第四百三十一章调虎离山(1/2)

桥山蜿蜒起伏,拱卫着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。受战乱影响,黄帝陵这一带的百姓早就逃散得七七八八。黄陵以北,是金军控制的鄜州,以南便是宋军驻防的坊州,两军对峙日久,谁也没有轻举妄动。

在距离黄帝陵约莫二三里的一片峰峦的群山中,本是人迹罕至,鸟兽走没的所在。时值盛秋,山林萧索,入目一片令人忧伤的枯黄。忽地,林中群鸟惊起,一片翅膀扑腾的声响后,鸟儿象是受到了什么惊吓,冲天而起。不多时,山林中隐隐约约有些许人影。待走得近一些方才看清,这行人约有数十人,年纪并不一致,有五大三粗,一身横肉的壮汉,亦有稚气未脱的少年郎。俱穿灰衣,脚上绑着腿,本无甚稀奇。不过这些人无一例外的,腰上挂着朴刀,手里提着哨棒。

入了这片林,那队伍中有一人,三十多岁年纪,十分精壮,因为袖口挽起,露出他胳膊上刺的那头青虎来。栩栩如生,竟活灵活现。看了四周的树木一圈,他发话道:“就这吧。”

话音一落,数十人都散开了,从腰上取了朴刀,便在林中砍了起来。那刀近二尺长,刀背一指多厚,砍起来十分利落。

“都麻利些,上头有命令,这几天军中有操演,得有些日子不能打柴。”领头的汉子一刀挥去,胳膊粗的树干断得整整齐齐。听他说话,这群人应该是驻扎在黄陵一带的西军。

“哎,哥哥,听说大帅在华州大败金军。咱们整天地在这黄帝陵寝四周打转,也不见干正事,上头有什么安排?”一年轻人随口问道。

“谁知道呢。”领头的军官应道。

“嗯,不好说,张机宜和王正臣来了,估摸着是有仗打。王禀是守城的行家,难不成金军想寇坊州?”有人猜测着。

那军官听了这句,霍然直起身来,大声道:“不该说别说,不该问的甭问,你还是生瓜蛋子?”

“值当么?弟兄们不过是随口那么一说,这也不是啥军机要闻,哥哥何必发怒?”旁人劝道。

那军官环视部下一眼,冷笑道:“想是你们还不省事,实告说与你们听,连日来,金军的探子都在这周边活动。想一窥我虚实,这山林中人亦罕见,极为清静,你这破锣嗓子一吼,搞不好隔山就有耳。”

听他这话说,士兵们不敢再聒噪,可心里却不以为然。这深山老林,别说是人,那鬼也跑得差不离了,咱们是打柴到此处,谁没事这儿来?好一阵没人说话,众军汉挥刀不止,伐下的柴禾快堆成了小山。

过了大约一个时辰,众人乏了,那军官便招呼弟兄坐下歇息。都取出水袋,咕咕地灌着。趁着这空档,又说起闲话来,自然绝口不提军务,都说些军汉们感兴趣的风花雪月,纵酒狎ji之事。

一满脸胡须的壮汉正将他去年狎ji的风光事迹说得唾沫横飞,听得众人神往不已之时,一年不到二十的汉子突然站起身来,朝林中望去。他这举动引起了众人关注,有人问道:“王五,怎地?你一屁股坐刀刃上了?”

“有人”叫王五的年轻士兵神情警惕。

众人一听,都顺着他望的方向眺去,就看到密林,哪来的人影?遂有人取笑他,是不是听同袍说些风流事,心里窝着一团火,冲昏了头脑,在这深山老林看到婆姨了?就是有,怕也是山中狐狸成了精,专来勾搭他这样精力旺盛的后生。

胳膊上刺虎的军官站起身来,一双眼睛机警地在林中搜索着,突然,他从地上拾起哨棒,将朴刀装在棒上拧紧,一边朝前走去。他一动,说笑声嘎然而止。士兵们几乎是条件反射似地抓起了刀,都将刀片安在哨棒上,跟了上去。

士兵训练是否有素,不一定要在战场上才看得出来。比如这个时候,那军官走在前头,士兵们跟在他身后,但却并不是杂敌无章,三五个人为一伙,每伙人之间都隔着相当的距离,一旦动起手来,就极为便利。

军官此时从腰里解下一物,扔给了后头的弟兄,小声道:“一有变,你就吹号。”那是一支号角,与金军的号角所不同的是,女真人的号角是用牲畜的角制成。他们这号角却不知是何物,只见外头还裹着银边,煞是好看。

刚刚还嘻哈说笑的汉子们全都换了一副脸孔,人人面无表情,眼神锐利,似乎成了这山中的野兽一般。

数十步外,是一片密林,但因为秋季,树叶掉得精光,因此很难藏身。刚走过去没多远,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,那一头确实有人这个山头,只来了他们一伙,因此对方不可能是坊州驻军。既然不是行伍里的,那在这深山老林转悠什么?

对方显然也发现了他们,并没有跑,而是执刀斧在手,都往一处聚集,粗略一看,竟也有数十人之多。

隔着十几步距离,双方挑衅的目光碰撞在一处。那军官举起手,士兵们停下了步伐,虎视眈眈。对方没有示弱的意思,有人甚至将刀换了一支手,紧盯着他们。

“你等何人?在此地作甚?”军官放声问道。

对方立即回应:“你等何人?这山莫不是你开?树莫不是你栽?竟来问我?”

“早早如实回答便罢,否则,我拿刀跟你说话”军官厉声吼道。